“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次学术委员会会议暨自主研究课题评审会 ” 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工作会议” 定于2017年8月 8 -12日在福州召开。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要内容:
1、国重室建设进展与研究成果汇报、学术与建设发展战略研讨、 2017 年自主研究课题评审 ;
2 、 可再生能源 学科发展 的最新动态 、 学术报告 与学术交流、 学会和学科发展的讨论 等。
二、会议时间: 会议时间: 2017 年8月 8 -12 日
三、 会议地点 : 福州永泰香米拉酒店 会议中心
欢迎感兴趣的师生积极参会。
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7年7月29日
附件:报告安排及专家简介
序号
报告人
职 称
单位
报告题目
8月 9 日
1
王心晨
教 授
福州大学
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度工作汇报
2
龙金林
副研究员
课题组研究工作进展汇报
3
侯乙东
8月 10 日
井立强
黑龙江大学
基于光生电子调控的环境与能源光催化研究
李朝升
南京大学
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中的几个界面问题
张铁锐
研究员
中科院理化所
太阳能燃料光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与构筑
4
刘 岗
中科院沈阳金属所
太阳能光催化材料的多尺度设计与构建
5
张金水
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多孔材料的性能调控
6
王传义
陕西科技大学 /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
光催化材料的微观结构调控与界面过程研究
报告题目 : 基于光生电荷调控的环境与能源光催化研究
报告时间 : 2017年8 月 10日 上午 10:00
报告地点 :香米拉酒店 4楼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
井立强, 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副院长、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现担任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材料新技术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受邀担任“Scientific Reports”和“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等重要国际SCI刊物的编委等主要学术职务。
主要围绕应用于环境和能源等领域的无机半导体纳米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等方面开展研究,同时深入地探索了半导体材料在环境与能源光催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应用基础科学问题。至今,主持承担了10余项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包括1项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1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科技部973前期研究专项课题和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Chem. Soc. Rev.、Energy Environ. Sci.、Adv. Energy Mater.、ACS Catal.、Appl. Catal. B、Environ. Sci. Tech.、Chem. Commun.和J. Phys. Chem. C等国际著名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IF大于3的有55篇,ESI Top 或 Hot 论文10 篇),被 SCI 论文引用 3500 余次,其中10 篇论文单篇引用超过 100 次,最高达到 315 次, H 因子 35。获得2015年度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称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2 项(分别排名第 1位和第 2 位),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1 项(第 1 位)。受邀为美国科学出版社Encyclopedia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百科全书撰写了 1 篇评论章,也应英国皇家化学会 Chem. Soc. Rev.和美国化学会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杂志邀请撰写了相关综述性论文各1 篇。
报告题目: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中的几个界面问题
报告时间 : 2017年8 月 10日 上午 11:00
报告地点 : 香米拉酒店 4楼会议室
李朝升,200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其间2004年2-3月在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05年11月起担任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讲师;2006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6-8月在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青年科学家研究中心(ICYS)做访问研究;2010年加入美国化学会;2011年12月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能源材料和环境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其中863课题1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1项,参与973项目1项在Nat. Mater.、Angew. Chem. Int. Ed.、Energy Environ. Sci。等SCI学术期刊上合作发表论文150多篇,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被SCI论文引用超过5200次,h因子34。获2012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2015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杂志2014年度Top 1%高被引作者。
报告题目: 太阳能燃料光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与构筑
报告时间 : 2017年8 月 10 日下午 14:00
张铁锐,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化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吉林大学化学学士(1994-1998),吉林大学有机化学博士(1998-2003)。之后,在德国(2003-2004)、加拿大(2004-2005)和美国(2005-2009)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年底回国受聘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主要致力于用于氢高效清洁制备和利用的纳米催化材料的研究,在Adv. Mater.、Angew. Chem.、JAC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被引用4000多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4项(已授权13项),在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20余次。2017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曾获国家“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国家基金委“优青”、中科院“百人计划”-结题优秀、德国“洪堡”学者奖、第二届“SCOPUS寻找未来科学之星”材料领域银奖。兼任Science Bulletin副主编以及Scientific Reports等期刊任编委。现任中国化学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理事,IAOEES-理事,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等学术职。
报告题目:太阳能光催化材料的多尺度设计与构建
报告时间 : 2017年8 月 10 日下午 15:00
刘岗,现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荣誉教授。2003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材料物理专业,2009年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获得材料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继续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从事太阳能光催化材料研究,在Chem Rev、Chem Soc Rev、Adv Ma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Adv Energy Mater、Energy Environ Sci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所发表论文被SCI引用10000余次,h因子44,21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曾获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十余项奖励,是国家“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等人才项目的获得者。
报告题目: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多孔材料的性能调控
报告时间 : 2017年8 月 10 日下午 16:00
张金水,福州大学化学学院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基地班,2013年福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在能源和环境相关领域从事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初步取得一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迄今已发表SCI论文46篇,其中高被引文章15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22篇,包括1篇J. Am. Chem. Soc.、8篇Angew. Chem. Int. Ed.、2篇Adv. Mater.、2篇Energy Envir. Sci.、1篇Nano Letter.等;论文被SCI他引4000余次,第一作者论文单篇最高他引375次,H指数26。研究工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好评:1篇第一作者论文入选“2011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3篇第一作者论文分别被Nature China、Materials Views和美国能源部(DOE)选为亮点文章;分别有2篇和3篇第一作者论文被Angew. Chem. Int. Ed.选为封面文章和热点文章。
报告题目:光催化材料的微观结构调控与界面过程研究
报告时间 : 2017年8 月 10 日下午 17:00
王传义,德国洪堡学者,中国科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学者(终期评估优秀),中国科学院-国家外专局“干旱区水体污染监控技术”创新国际团队和中科院“微纳环境功能材料结构设计、表界面行为及其应用”交叉创新团队负责人,新疆理化所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特聘理事。此外,他应邀担任Scientific Reports 等6个国际刊物编委和客座编辑。在Chem. Rev.,Nature Communications,J. Am. Chem. Soc., ACS Nano.,Environ. Sci. Technol.,J. Catal., Appl. Catal. B: Environ.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地区大学新区学园路2号福州大学阳光科技大厦
电邮:sklpee@fzu.edu.cn 联系电话:0591-22865856 传真:0591-22865856 邮编:350116